184 江陵 蔡瑁 襄阳 蒯良 司马徽 建业 陈横 庐江 周泰 左慈 江夏 张允 黄祖 平原 管辂 汝南 许子将 南皮 南华老仙 185 襄阳 尹默 庐江 李异 建业 陈武 江夏 韩嵩 南皮 许攸 186 武陵 傅士仁 成都 吴懿 长沙 黄忠 韩玄 韩浩 桂阳 赵范 宛 纪灵 雷薄 陈留 夏侯敦 许昌 于禁 187 成都 黄权 豫章 蒋钦 宛 张勋 188 襄阳 霍峻 长沙 阚泽 成都 董和 江夏 王甫 建业 董袭 严峻 189 成都 张任 雷铜 陈留 夏侯渊 下邳 赵累 平原 简雍 会稽 周昕 会稽 虞翻 190 建业 顾雍 零陵 刑道容 平原 董昭 南皮 沮授 文丑 颜良 成都 费诗 191 桂阳 鲍隆 武陵 苏飞 庐江 马忠 程秉 豫章 谭雄 南皮 张郃 高览 下邳 牛金 梓潼 高沛 江州 雍凯 汉中 吕义 张鲁 傅彤 杨松 张卫 192 永安 吴班 成都 卓膺 桂阳 潘漳 洛阳 郝昭 南皮 郭图 陈震 审配 梓潼 杨怀 李恢 193 江夏 文聘 成都 邓贤 张松 寿春 笮融 张昭 平原 王粲 许昌 陈宫 司马朗 江州 雍凯 汉中 吕凯 194 永安 甘宁 江州 王累 洛阳 王子服 邺 田畴 许昌 许褚 典韦 新野 范疆 张达 新野 汉中 向宠 上庸 孟达 武陵 巩志 建宁 王伉 195 下邳 诸葛谨 永安 法正 吴 周鲂 傅婴 宛 胡车儿 北平 吕威璜 襄平 阎圃 公孙度 梓潼 庞义 196 下邳 鲁肃 庐江 徐盛 江陵 蔡和 长沙 蒋干 徐州 陈群 襄阳 魏延 庞德 197 长沙 谢旌 徐州 孙礼 襄平 蹋顿 198 199 长安 王双 庐江 步骘 建业 吕蒙 襄平 公孙康 200 下邳(长沙) 朱然,孙权 永安 郭攸之 成都 秦宓 杨修 201 下邳(长沙)孙翊 江陵 蔡中 江州 王平 庐江 朱桓 武陵 潘浚 202 建业 全琮 江州 杨仪 建宁 高定 晋阳 左贤王 洛阳 曹真 成都 陈式 203 梓潼(新野) 邓芝 许昌 司马懿 下邳(长沙)孙韶 孙朗 204 陈留 曹丕 梓潼 李严 凌统 205 襄阳 庞统 上庸 申耽 下邳(长沙)孙匡 206 陈留 夏侯尚 夏侯德 夏侯茂 曹彰 曹休 天水 郭淮 成都 刘循 207 陈留 曹植 豫章 丁奉 会稽 陆逊 208 襄阳 马谡 马良 下邳(襄阳) 诸葛亮 诸葛均 吴 张温 会稽 骆统 许昌 蒋济 洛阳 耿纪 云南 孟获 祝融夫人 忙牙长 土安 杨锋 带来洞主 阿会喃 209 洛阳 司马孚 武陵 沙摩柯 江州 费袆 汉中 张嶷 云南 奚尼 孟优 兀骨突 木度大王 210 云南 朵思大王 梓潼 张翼 211 陈留 曹熊 下弁 高翔 冯习 212 许昌 吴质// 汉中 谯周 长沙 孙桓 213 北海 王基 襄平 贾范 215 襄平 卑衍 216 襄阳 邓艾 会稽 吴 陆凯 北平 伦直 洛阳 陈留 郭奕 217 天水 马遵 吴 于诠 谯 文钦 218 襄平 杨柞 219 西凉 俄何烧戈 迷当大王 轲比能 雅丹 越吉 彻里吉 天水 姜维 庐江 建业 下邳 诸葛恪 夏侯霸 220 许昌 毋丘俭 天水 尹赏 221 吴 滕胤 许昌 夏侯威 新野 下邳 刘禅 后面的好象不太准确了 222 成都 马忠 新野 张绍 公孙渊 223 下邳 王昶 洛阳乐琳 宛 王经 梓潼 董厥 许昌 曹睿 224 长安 王真 225 下弁 梓潼 樊建 弘农 洛阳 王浚 227 长安 李鹏 228 建业 朱异 留略 229 南皮 尹大目 230 下邳 刘永 刘理 许昌 张节 天水 徐质 晋阳 胡遵 北海 诸葛诞 231 洛阳 司马望 邺 州泰 桓范 232 会稽 唐咨 233 234 洛阳 邺 田续 洛阳 曹爽 曹羲 宛 胡烈 陈留 王浑 汝南 吴纲 天水 王颀 濮阳 贾充 235 洛阳 曹宇 237 襄阳 党均 239 长安 师纂 240 洛阳 羊牯 241 许昌 杜预 242 成都 诸葛瞻 刘谌 下弁 隙正 洛阳 钟会 汝南 陈骞 243 建业 张布 江陵 关彝 244 徐州 裴秀 吴 万彧 成都 黄皓 许昌 胡奋 245 成都 阎宇 250 下弁 蒋舒 251梓潼 马邈
三国5有点太老点了吧!呵呵!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三国末期蜀国名将。 姜维自幼少孤,和母亲一起生活。他喜好郑玄的经学,在郡中做上计掾,不久,任州中从事。姜维的父亲姜冏曾为郡中功曹,羌族、戎族叛乱时,他亲自保护郡太守,战死在疆场。因此,魏朝赐姜维中郎,命他参与管理本郡的军事。 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228年)春,蜀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占据箕谷(今陕西宝鸡南),佯从斜谷道(今陕西眉县西南)攻郧,以牵制魏军主力。魏明帝曹睿派曹真率关右诸军,在郿重兵设防,诸葛亮却亲率大军攻祁山。时天水太守马遵正带姜维和功曹梁绪、主薄尹赏、主记梁虔等人随雍州刺史郭淮在各地视察。马遵闻蜀军至祁山后,诸县响应,郭淮闻后,决定东行,回上邽守备。马遵疑姜维等人有异心,于是,也乘夜随郭淮至上邽。姜维发现马遵已走,忙追随其后,可惜晚了一步,待姜维等人至上邽,城门已闭,不肯放其入城。姜维等人又返回冀县,冀县也不放姜维等人等进城。姜维等害怕,只好去投诸葛亮。时蜀军先锋马稷因违背诸葛亮的部署,又不听裨将军王平劝阻,擅自放弃街亭,依山立寨,以为据高临下击魏军势如破竹。结果被魏左将军张郃击败,失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陇城镇,一说今天水东南)。马稷丧失街亭,使诸葛亮的主力侧翼受威胁,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诸葛亮只好攻克西县,率千余户和姜维等人班师。姜维于是同其母失散。 诸葛亮喜姜维有胆智,命其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姜维时年二十七岁。 诸葛亮给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写信,对姜维赞赏不已,信中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信中还说:“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三国志·蜀书·姜维传》)。不久,姜维就升任中监军、征西大将军 邓艾(197—264年),字士载,义阳郡棘阳(今河南南阳南)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 邓氏曾经是南阳一带的大族,但邓艾的家世已经不能详考。邓艾自幼丧父,邓艾生活在战争频仍、社会动荡的年代,生活在土地高度集中、豪强兼并剧烈的中原,日子的艰难是可以想见的。不过,邓艾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夺取南阳,迁徙一批南阳居民到汝南屯田。邓艾便随其母被迫迁居汝南郡(郡治在今河南平舆县北)襄城,沦落为屯田部民,替官家放小牛为生。 十二岁时,又随母至颍川,读到已故太丘长陈寔碑文中的两句:“文为世范,行为士则”,欣然向慕,于是自己命名为邓范,字士则。后来,宗族中有与他名字相同者,遂改今名。 在屯田民中,有才学的人很少,邓艾凭其才学被推荐为典农都尉(相当于县)学士,由此可以担任典农都尉的佐、干等下级官吏,以后如有劳绩还可能逐步升迁,这对于出身卑微的人来说,不失为一条改换门庭的进身之路。但因为口吃,典农都尉认为他不适于担任重要职务,便指派他充当做一名看守稻草的小吏。同郡一长者见其家贫,经常资助他,而邓艾并不表示感谢。 邓艾喜欢军事。每见高山大川,都要在那里勘察地形,指划军营处所,遭别人讥笑也不介意。 当时,出身贫寒的屯田部民要出人头地谈何容易,邓艾平淡地过了近二十年。后来总算当上了典农功曹,帮助管理屯田。一次,邓艾上洛阳去呈报,有机会见到洛阳太尉司马懿。司马懿很赏识他的才能,征召他为太尉府的掾属,后升任尚书郎。 遇到司马懿,可以说是邓艾一生的重大转折。 正始(240—249)初,魏国准备在东南一带进行屯田,积储军粮,对付吴国,因此就派邓艾前往视察。邓艾从陈县(今河南淮阳)、项县(今河南沈丘)一直巡视到寿春。经过考察,邓艾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第一,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以便灌溉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第二,在淮北、淮南实行大规模的军屯。他认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三国志·魏书·邓艾传》)。于是,便著《济河论》阐明了自己的观点。邓艾还认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司马懿看后,非常满意,采纳并实施了。从正始二年(241年)起,魏国在淮南、淮北广开河道,大举屯田。北以淮水为界,自钟离以南,横石以西,至沘水源头之间的四百多里范围的土地上,五里设置一个军屯营。每营六十人,一面屯田,一面戍卫。同时,淮阳、百尺两条河渠也拓宽了,从黄河引水注入淮水和颍水,颍南、颍北修成了许多陂田。淮水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长的水渠,灌溉农田二万顷,从而使淮南、淮北连成一体。几年之后,从京都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出现了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从此,淮水流域的水利和军屯建设得到飞速的发展,魏国在东南的防御力量也大大加强。每当东南有战事,大军便可乘船而下,直达江淮。军资粮食有储备,又没有水害。这些,都是邓艾的功劳。